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宗教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已,复观其因缘。见已于三世中连续,名色
不断,因续名色而生狐疑,断狐疑已,而
观三相,观三相已,复 观起
灭,因观起灭
故,先见光明,离十毗婆舍那烦恼,离已而
起道智慧,起已舍起法见,生灭法已,念
念相灭。 (第 0749c 页)
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

【释曰慈心为体放生为业业即是行行即是行行
即是用后别示文二初据理正观后依 观起
行前
中二初观同父母后观同巳身前中二初普明皆
是后结所不应前中二初约人类。】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 …… (第 0261c 页)
下释成或曰云何知是
巳耶故此云耳意曰我所受身是其四大众生之
体亦复如是所舍身既无边众生足明是我后依 观起
行文二初蹑前总标后约事别辨今初。】

「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

【释曰意云准上二义 (第 0262a 页)
来。既号传法正宗。何得台宗。不与传
灯之列。为是高过禅宗。为是未称直指。

答。此有二义。一者天台教 观起
自前故。中论一偈。教
观所宗。慧文传之南岳。南岳传之智者。达磨未来。人
巳修习。特繇智者乃大阐耳。二 (第 0238b 页)
内外法。
法若受若不受。是名内外法。馀义如上说。如
是比丘。观法缘起法行。观法缘灭法行。如是
比丘。 观起
灭法行。有法起内念。以智以明识
不依法。无所依行不受于世。如是比丘。内法
观法行勤精进。正智正念除世 (第 0616b 页)
如人牢固反系其手多用功力。
然后自解。如是为欲界烦恼所系缚故。多用
功力。生彼地道现在前。或有以不净 观起

地道现在前。或有以阿那波那念者以不净观
者。或于十年十二年中修白骨想。或有能起
彼地者。或有不能 (第 0314b 页)
四大种生
诸造色。此所造色是心心所所依止处。如是
行者。观息为先展转遍能观五取蕴。转者。
转此入出息 观起
身念住。展转乃至起法念
住。净者从煖乃至无学。有说。四种顺决择分
亦是转摄。净谓始从苦法智忍乃至无学 (第 0135a 页)
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
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
胜行成就神足。一切观三摩地,皆从 观起

是观所集、是观种类、是观所生,故名观三摩
地胜行成就神足。

云何此四名为神足?此中神者,谓所有 (第 0475c 页)
逾增观道脩明
不迷缘假名愿乐位脩道人焉道为人脩人能脩道
故称行者名为道人。」

【因脩显位中初六句历 观起
脩名下二句显其行
位道下四句返释观道脩明住真观也不迷缘假
住于俗观不昧事仪也又可观道即能观智缘假
(第 0470a 页)
迷本习因迷成识致有
色身妄执五蕴各有体性则生法执妄执蕴内别
有神我则生人执即此二执是遍计性三故下历 观起
脩又二初明俗观重下次明真观初中初二
句捡过起脩令下五句正明观相俯仰生灭来往
屈伸即是上文事敬之相今见 (第 0482a 页)
慧因念
力得成故。故说为念。此念依五地生。谓三近
边定初定中间及欲界。由说与舍相应故。由
苦乐随顺觉 观起。
此定既是觉观对治故。与
苦乐不相应。复次苦乐是定心怨对故。此观
是定心所成故。与苦乐不相应。有馀师执 (第 0270b 页)
别青黄等异。唯能
总作显行相转。意识随后次第了别。由行相
速生增上慢。谓于一时顿取五色。然必无有
观起
时。不能分明了苦等异。唯于四谛总
行相转。如不明了总缘眼识。故不应引喻顿
现观。虽亦许有总相缘智。顿 (第 0689a 页)
时为能缘如五识缘五境现在缘著即缘五境入
过去即毕竟不缘意识缘法虽五识起时意识不缘
法法入过去后念无我 观起
三世法悉能缘以入过
去法亦被无我观缘故法界名同分若能缘意识念
念令生五识起时意识不生即毕意不得生意识 (第 0142c 页)
随观见 又解诸有执
我等。彼自随观见 又解遍缘名等。别起
名随。初寻名观。后决名见。谓等随于何蕴
观起
见 又解等缘彼法名等。将起此
见必先观察。今随此 (第 0298a 页)
观起
有身见名随观
见。

即于所执至断.常边故者。释断.常
明边执见。即于所执我.我所事。或执为断。
(第 0298a 页)
心。彼欲界身欲界息
依欲界心转。即彼心所观。若生欲界起初
定心。彼欲界身欲界息依初定心转。即彼心
观起
二.三定心。皆准前应说。生初静虑
起三地心。生二生三起二起自。准生欲
界如理应说。若生上地起下地心。 (第 0342c 页)
.道。以灭.道智用苦.集智
为上首故(已上论文) 问若不欲观者。如何生
色天眼.耳等亦缘欲法 解云事 观起
易得
缘欲界。理 (第 0394c 页)
观起
难故不缘欲 问身生色
界得起无漏他心智缘欲心不 解云既
言法智不缘欲道。明知不缘。又正理云。
法智但 (第 0394c 页)
根本十恶及有漏十善。灭
者,生死永尽,證解脱乐。知此灭度云何可得,
故须修道。道者,戒定慧等,从五停 观起,
乃至
三十七品、六波罗蜜。故名知苦、断集、證灭、修
道。十二因缘者:暗心无知,如盲人夜行旷野
失于正 (第 0831a 页)
集生教断
集因者根本十恶及有漏十善灭者生死永尽證解
脱乐知此灭度云何可得故须修道道者戒定慧等
从五停 观起
乃至三十七品六波罗蜜。」

【苦是果即三界九地有漏果以逼迫为义集是因
者体即诸业烦恼以招集为义何下推 (第 0569b 页)
。能依染净诸缘而起。乃此识具依
他性。虽依他起。真净不变。乃此识有真实义。巳上约
一识本具释。若约用 观起
修。于方便位中。先以依他
性。遣分别性。一切诸法。唯识所变。但是妄计。见有诸
法。体相皆空。即翻分别 (第 0734b 页)
本十恶。及有漏十善。灭者。生死永尽。證
解脱乐。知此灭度云何可得。故须修道。道者。戒定慧
等。从五停 观起。
乃至三十七品。六波罗蜜。故名知苦 (第 0027a 页)
各执其手。一时投掷大叫地狱。
然是菩萨方问于彼苦众生言。汝等是中惟
有若斯恶果报耶。如是问已。端坐正 观起

悲心。愿即住彼救苦众生于行。若是谁能于 (第 0750a 页)